消色力的測定方法有兩種:一、相對消色力法;二、用雷諾值(Ranolds)表示著色力。
著色力是顏料對光的吸收和散射的結(jié)果。有色顏料,光的吸收起重要作用,白色顏料(二氧化鈦)取決于對光的散射能力。
折射率越大,著色力/消色力越高,所以,二氧化鈦在白色顏料中最高,金紅石型鈦白粉大于銳鈦型鈦白粉。
二氧化鈦的著色力/消色力與其粒徑、粒徑分布和分散性有較大關系,具體有關因素:
1、鈦白粉消色力的大小與它的散射能力和折射率有關;
2、粒子的大小、形狀、結(jié)構和力度分布對鈦白粉消色力有明顯影響,消色力隨著粒度的減少和粒度的均勻性的增加而增大。
3、鈦白粉的消色力還與它的制備條件有關。
著色底相:又稱灰漆色調(diào)或底層色相,受二氧化鈦的平均粒徑及其散射能力的大小影響十分明顯。
底色=藍色調(diào)/紅色調(diào)
當二氧化鈦的平均粒徑為0.2μm,它對短波藍光(400nm)有較強的散射力,底層色相帶有較微的藍相。粒徑在0.4μm時,對長波紅光(700nm)有較強的散射力,底層色相帶有較微的紅相。
吸油量:指每100克顏料,在達到完全潤濕時需要的用油的最低質(zhì)量,吸油量常用百分率來表示。是鈦白粉的重要顏料性質(zhì)之一,涉及到鈦白粉在展色劑中的填充狀態(tài),說明它在介質(zhì)中的分散性能。
當顏料被亞麻仁油濕潤成不破裂不分散,能被刮刀刮起來的油灰(膩子)狀的膏狀物為終點。(顏料粒子表面被包覆,粒子之間的空隙也充滿了油時為終點。)
另一種方法,是用油潤濕到能流動時為終點,相當于流點,這種方法測試結(jié)果偏高。
影響吸油量的因素:粒子較小,表面積大,吸油量高,凝聚或凝絮的顆粒多,粒子間隙大,吸油量高,針狀或不規(guī)則形狀的顆粒,由于空隙大,吸油量高,片狀顆粒,在捏合呈平行排列,空隙小,吸油量低,接近球形的顆粒理論上吸油量在40%左右。
試驗證明:兩種顆粒尺寸大小差距較大的顏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大粒子空隙被小粒子填充,所測吸油量比原來兩種粒子分別測出的吸油量還低,粒徑相當?shù)念伭蠠o此現(xiàn)象。
白度:影響二氧化鈦白度的因素:二氧化鈦中雜質(zhì)含量和種類(如鐵、鉻、鈷、鈰、銅、錳、釩、鉛等重金屬離子,含量甚微,也會對白度產(chǎn)生明顯影響。金紅石型鈦白粉比銳鈦型鈦白粉敏感)、粒徑、粒徑分布(形狀、大小和粒度分布,顆粒光滑無棱角,帶棱角的表面會減弱對光的反射。粒子大小應控制在0.2-04μm之間,相當于可見光的波長范圍0.4-0.7μm的一半,這樣才能獲得高的光散射能力,使顏色更白。粒徑小于0.1μm時晶體為通明,產(chǎn)品中含有粒徑0.5μm以上的大粒子,就會降低對光的散射能力。粒徑分布要均勻,分布帶要狹窄)。減少雜質(zhì),提高化學純度,調(diào)整控制粒徑和粒徑分布,增強其分散性。鈦白粉出現(xiàn)不理想的晶格結(jié)構和混晶現(xiàn)象。
顏料體積濃度(PVC):干的油漆膜是一種三元結(jié)構。顏料體積濃度%=顏料體積(二氧化鈦+填充料)/(顏料體積+膠黏劑體積)*100%
臨界顏料體積濃度(CPVC) 可以認為是剛好有足夠的膠黏劑涂蓋在顏料表面、填充顏料粒子之間的空隙時的顏料體積濃度。光澤、透氣性、多孔性、遮蓋力、著色強度和底彩這類性質(zhì)都與顏料體積濃度有直接關系。
1、顏料體積濃度對散射系數(shù)和遮蓋力消色力等性能的影響:PVC增加至10%以上,粒子聚集使繞射光的散射效率減少,使遮蓋力降低。再增加PVC,遮蓋力增加,直到增加至25%時,遮蓋力會再因為折射效率降低速度比高濃度二氧化鈦補充的速度快而降低,直到臨界PVC為止,這一點上,由于平膜光遮蓋效應,遮蓋力再度增加。
最高散射性能的PVC,隨著粒徑大小變化而變化,在某一PVC,粒徑越小,粒子數(shù)越多,散射光越多,遮蓋力和消色力越高。但在高PVC 區(qū),粒子數(shù)甚多,粒子間距減小,當粒子間距小于入射光波長的一半時,光學上就不能逐粒析像,粒子密集,散射能力降低。這時大粒徑的粒子,單位體積的粒子數(shù)減少,不易密集,散射能力高。
2、表面處理與PVC:在顏料表面加上涂膜后,繞射光的散射效率損耗減至最小程度。
3、顏色、PVC和粒徑大小:三者的綜合效應對調(diào)色漆的顏色有很大影響。
PVC和不透明度的關系:
某一PVC值時,不透明度最高,而隨著PVC含量增加,不透明度反而下降。一般二氧化鈦PVC=25%時不透明度最高。
二氧化鈦PVC、薄膜厚度和不透明度:同一PVC時,薄膜越厚,不透明度越大。